2022年考研教育學知識點: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
來源:中公考研網校 更新時間:2021年03月26日 11:56:56
教育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教育活動及其規律的社會科學。它廣泛存在于人類生活中。通過對教育現象、教育問題的研究來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。教育學基礎知識點是備考的地基,地基打牢才會有更好的上層建筑。中公考研網校特為大家整理了2022年考研教育學知識點: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,一起來學~
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
(X:2010)
(一)知識觀
(1) 知識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,不是絕對真理。
(2) 知識并不能精確地概括世界的法則,在具體問題中,我們并不是拿來便用, 而是需要針對具體情境進行再創造。
(3) 知識不可能以實體的形式存在于具體個體之外,不同個體會依據自己的經驗 背景對相同的命題進行不同的建構。
(4) 學生對知識的“接受”只能通過建構來完成。
盡管建構主義有不同傾向,但它們都以不同的方式,在某種程度上對知識的客觀性、可靠性和確定性提出了懷疑,強調知識的動態性。其中有些知識觀盡管不免過于激進, 但它向傳統的教學和課程理論提出了巨大挑戰,值得我們深思。
(二)學生觀
(1) 建構主義強調,學習者并不是空著腦袋進入學習情境中的。在日常生活和以 往各種形式的學習中,個體已經形成了有關的知識經驗。在學生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中,現有的知識經驗和信念起著重要的作用。所以,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現有經驗,而是要把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增長點,引導學生從原有經驗中發展出新的知識經驗。
(2) 由于經驗背景的差異,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也會不同,在學生的共同體之中,經驗背景的差異本身就構成了一種學習資源。教師應該使學生學會尊重不同于自己的看法, 看到不同看法所具有的特殊價值和長處,增進學生之間的合作,從而促進學習的進行。
(3) 學習者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,因此學習必須要考慮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 礎上建構,必須重視學生的學習目的與已有概念。
(三)學習觀
學習是一個交互作用的過程,新知識與個體已有的知識的交互作用,包括同化、順應,結構重組等過程。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。學習者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,相反,他要主動地建構信息的意義,來充實、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,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。
學習者在建構過程中有三個特征:
1. 主動建構性
每個學生都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建構自己的理解,一方面,學習者學習具有主動性,是學習者自己去建構自己的理解。學習不是依靠他人進行的。另一方面,新的學習必須依靠現有的理解。強調學習者要將外部的經驗世界與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。
2. 社會互動性
學習建構的過程需要學習共同體合作來完成。學習是通過某種社會文化的參與內化相關的知識和技能、掌握有關的工具的過程。學習共同體的協商、互動和協作對于知識建構有重要意義。這里提到的學習共同體是指,由學習者及其助學者(包括老師、專家、輔導者等)共同構成的團體,他們彼此之間經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,分享各種學習資源,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,因而在成員之間形成了相互影響、相互促進的人際關系,形成了一定的規范和文化。
3. 情境性
學習應該與情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。
要想拿下碩士研究生考試,習題、資料題是你備考路上必不可少的武器,點擊下方圖片獲取更多考研備考資料
相關推薦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【責任編輯:mhf80817 】
相關內容
2024考研法律碩士法理學:民法的調整對... 2024考研法律碩士法理學:特殊侵權責任 2024考研法律碩士法理學:憲法的基本理... 2024計算機考研知識點:排序 2024計算機考研知識點:外部排序的方法 2024計算機考研知識點:樹的定義